工商時報【記者呂雪彗/台北報導】
今年結婚對數再報佳音!內政部昨天公布今年1~5月結婚對數,受民國100年象徵「百年好合」,及景氣復甦失業下降影響,較去年同期增加6.51%。為趁勢提高生育率,行政院也將透過多元政策誘因,鼓勵年輕人把握今明兩年衝刺生育,以達到新增新生嬰兒40萬人的目標。
內政部昨天公布國人結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,民國100年1~5月結婚對數為6萬3,396對,較去年同期增加3,874對,增加率為6.51%。
內政部部長江宜樺表示,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去年景氣復甦與失業率下降,且逢「99」有「幸福久久」之義,使結婚對數大幅回升,而民國100年象徵「百年好合」,明年又逢龍年,可以說是結婚生子大好時機。在政府各項鼓勵婚育措施積極推動與善加宣導下,結婚對數可望大幅增加。
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,1~5月結婚登記對數中,新郎及新娘均為我國籍者占86.4%,中外聯姻占13.6%,中外聯姻所占比例續降低,其中配偶為大陸港澳地區人民者占63.0%最多,為東南亞國籍者占22.0%次之,其他國籍者占15.0%居第三。
就初婚年齡而言,99年新郎平均初婚年齡為31.8歲,新娘為29.2歲,分別較98年增加0.2歲及0.3歲,初婚年齡再創歷史新高。而我國籍女性人口初婚率為千分之32.4,較男性千分之29.3高出3個千分點;惟女性再婚率僅千分之10.1,遠低男性的千分之24.5。如與98年比較,男女性初婚率均顯著回升,再婚率回升幅度較小。
目前適合生育的25~34歲女性,有57%仍未婚,有偶率才43%,政院指示各部會規劃蜜月消費券、新生兒百樣禮、兒童津貼等措施提高結婚、生育率。行政院政委薛承泰說,國人喜愛生龍子、龍女,這兩年應多鼓勵結婚、生育,提升25~34歲有偶率。本週四他將召開因應少子化對策,讓新生嬰兒今明各增加20萬人。
政府財政困窘,府院裁示鼓勵結婚生育或結婚,應思考不花錢或花少錢做法。行政院16日將研商少子化因應對策,排列多元配套優先順序,預計月底將向總統府國安會議提出報告,經建會主張納入稅制誘因,增列學齡前教育扣除額。
其中各界較為關注的稅制誘因方面,經建會建議比照子女上大學的作法,讓繳稅在5%、12%前二個級距的納稅人,可享學齡前幼教支出費用每人2.5萬元教育扣除額。也有人建議2歲前的托育支出都可納列舉扣除額,但訂定一個上限。